如何区分正当筹划与恶意筹划?

2022-02-14 11:12:58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各税务师事务所:

在自律检查专项工作中,对“正当筹划和恶意筹划”的区别,在行业内引起讨论,现整理了部分税务师事务所意见,供大家讨论和参考,以期正确划清界限,明辨是非。


一、区分正当筹划与恶意筹划的标准

标准一:正当筹划以业务真实性为基础,经济实质与低税务成本具有逻辑对应关系。而恶意筹划则不具备这种关系。

例如,一家公司具有真实的研发活动与费用支出,专业机构帮助企业事先按照税法规定来规划研发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体系,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属于正常筹划。而如果给企业出谋划策,虚构委托关联方研发的合同,制造虚假的研发支出,应当定性为恶意筹划。

标准二:正当筹划有时是为了避免多交税、重复纳税,或避免承担交易对手转嫁的税负,而恶意筹划则是规避本来就应当由纳税人承担的法定纳税义务。

标准三:正当筹划是按照税法规定的不征税、免税、特殊税务处理等条件,事先规划企业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纳税处理的流程节点等,以依法、合规、合理享受税法给予的税惠待遇或延迟纳税便利,目的还是要促进正常、正当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恶意筹划则主要是放大和滥用税收政策与征管中的漏洞,以避税为主要或唯一目的。

标准四:大量的正规正当筹划行为系以预防纳税风险为目的。恶意筹划则不顾风险,只顾短期利益。

标准五:正规的税务专业机构考虑到其声誉与持续经营,往往都从事正规的税务筹划,一个显著特征是将纳税筹划方案事先与税务机关进行汇报交流。恶意的税务筹划则是隐蔽进行,害怕“阳光”。


二、主要是筹划内容的性质不同

两者界定的边界是:是否有“经营实质”?

“经营实质”是各国税务机关进行反避税的重要因素,也是OECD、G20等国际组织推动的15项BEPS行动计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税务机关更加关注跨境交易的反避税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忽视了境内交易(内关联)法律法规的“补洞”。因此,要结合近期公布的典型税案进一步完善税法和规范性文件,出台相关文件,既要列明符合“实质运营”的“白名单(安全港)”条款让纳税人合法地对照和享受税收优惠,将中央的各项减税降费的好政策落实好,也要讲清“实质运营”的“黑名单”让纳税人不越雷池一步,进而有所知止。


三、正当筹划与恶意筹划的根本区别,前者是充分享用税收政策给予的便利和优惠,后者就是虚构经营业务达偷漏或少缴税款目的。恶意的筹划绝对有不真实的业务或财务处理的存在。


**省注册税务师协会

2022年1月28日



【晶晶亮读后感】


这是某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的一个行业自律文件,文件中把正当税收筹划和恶意税收筹划的本质区别说得很到位。

把税收政策吃透,把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用足,就是很正当的税收筹划了,比如个人所得税年终奖临界点的筹划,这样的筹划是可以摆在桌面上讨论,而且也经得起检查的。

当经营实质发生的时候,税款其实就已经确定了,那些为了少交税款而去弄虚作假,是不能称之为筹划,而是偷税了,这样的“恶意筹划”被查出来以后,其实是得不偿失的,税款、滞纳金、罚款,一个也不能少。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总有人马上掏钱缴税的痛感,大于今后或有的被查风险,所以还是会铤而走险,但愿他们能有好运吧!

—END—


转自:财税评论;  晶晶亮的税月点评



  • 550 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