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看人社 | 建设“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场景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2-01-15 17:37:33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建设“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场景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就业,解决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是“扩中”“提低”的关键。2021年以来,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抓住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这个“小切口”,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就业服务和治理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重塑形成新的就业帮扶工作模式,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治理闭环和申请、认定、服务到就业的帮扶闭环,努力实现“户户有就业、就业高质量”。截至2021年12月底,累计认定重点群体114万人,服务157万人次,通过帮扶实现就业49万人。全省街道乡镇和社区村覆盖率分别达99%和92%。


一、聚焦便捷服务,推动服务“无感智办”

>>(一)建成一站式服务专区。针对政策知晓度不高的问题,依托浙里办APP建设“浙就业”专区,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提供一站式“掌上办”。在浙里办APP搜索“浙就业”即可进入服务专区,包括政策查询、事项办理、无感智办三大功能,提供43项就业创业服务。自5月正式上线以来,“浙就业”访问量达251万次。

image.png

>>(二)分类匹配不同人群需求。从不同人群需求的高频事项着手,“浙就业”对求职人员、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创业人员等不同人群需求进行归集分类,快速引导、匹配不同服务对象需求。如失业人员服务,包括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失业补助金申领、失业保险待遇测算、失业保险待遇查询等10项服务。对于需要申请政策的群众,可直接通过“补贴申请”入口对所有补贴政策进行清单式浏览并申请。

>>(三)推出政策无感智办。通过大数据主动发现符合政策条件申请人员并主动推送,申请人确认申请信息后即可一键提交申请,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有力推动就业政策“应享尽享”。从8月起,在全省推出“失业保险金申领”无感智办,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智能推荐功能,享受月数、领取标准等信息一屏呈现,目前已推送信息18万条。

image.png

二、聚焦分类帮扶,形成多跨联动工作闭环

>>(一)建立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机制。从横向来看,打通民政、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数据壁垒,协同识别需要帮扶的重点群体,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低边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从纵向来看,进一步贯通省市县街道社区五级就业服务体系,将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任务从原来的市县,网格化层层分解到所在街道、社区。

>>(二)重塑帮扶工作机制。围绕重点群体的全周期管理,进一步细化服务要求,明确重点群体政策服务地和动态管理制度,比如对失业人员,要求由登记失业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基层平台,在登记5个工作日内,通过上门走访或电话等方式主动联系,每月开展1次回访,对已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被各类用人单位录用或招聘,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及时注销失业登记。

>>(三)推出移动办公平台。开发浙政钉移动端,将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信息自动推送到所在社区,提供信息提醒、走访服务、回访跟踪等功能,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可随时了解人员情况和记录帮扶过程。目前,已服务重点群体157万人次,初步实现了基层就业工作减量、服务精准、监管落实的良好效果。


三、聚焦分级治理,打造就业中枢驾驶舱

>>(一)建成五级贯通驾驶舱。通过全省统一、部门协同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帮扶工作进行监控,实现服务和治理全程数字化、精准化。在省市县层面,展现重点群体人数、提供服务和帮扶就业情况,展示全省帮扶指数;乡镇(街道)层面,主要展示辖区内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分布,以及街道收集的岗位信息、政策落实明细、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失业数量和去向;社区层面,重点体现服务类型和成效。

>>(二)建立个人帮扶档案。对重点群体识别认定、主动帮扶、实现就业的全过程,自动生成帮扶电子档案,包含日期、帮扶阶段、帮扶内容及帮扶结果,对帮扶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目前系统内已形成包含各类重点群体的电子档案114万个。

>>(三)建立评价考核体系。从“帮扶覆盖”“人均服务”“场景推广”“劳动力资源摸排”和“帮扶就业”等五个维度梳理指标体系,建立帮扶指数模型,对各市、县(市、区)帮扶工作进行评价、排名和督办。通过驾驶舱,可向需督办的地区工作负责人发送短信,并跟踪督办成效。

素材来源:浙江人社


  • 830 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