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为什么会执行不下去?

2021-09-22 09:03:54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一些小公司的老板,非常希望通过预算来对公司进行管控,出于这个目的,通常会要求财务制定年度预算。预算制定出来了,也开始执行了,但几个月后会发现,实际和预算产生了极大的偏差,预算变成了一种形式。



预算是一种常见的财务管理手段,目的是在年初规划好企业未来一年内的资源配置。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想要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或是让业务有更迅速更长远的发展,在这个目标下,预算就显得极为重要。


但实际预算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预算与实际产生巨大的偏差,老板对于预算产生了不信任,预算难以执行,最后沦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预算为什么会执行不下去?我认为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部分来寻找答案。





01


内因:预算本身存在的问题


预算本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预算僵化,一方面是缺少管控力度。


  • 预算僵化:在严格与灵活之间寻找平衡点


预算僵化,在变化迅速和频繁的行业更为突出。预算跟不上业务的变化;预算制定的太死板,条条框框把业务框死;不同的业务线情况不同,却使用同样的预算模板,这些都是预算僵化的表现。


为了避免这类情况,需要在严格的预算与灵活的执行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确保能够完成整体目标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灵活操作的空间


例如一些业务拓展类费用,类似交通费、差旅费、招待费这种,可以按照三类费用的合计进行年度控制,不需要按照科目进行控制。针对预算外的支出情况,设定单独的审批流程,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例外审批。依据不同业务的特点,在整体预算模板的框架下,设定单独的表页来编制相关预算。


为了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让预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在半年度复盘调整的基础上,利用滚动预测来辅助预算进行管理。每个月依据实际情况做出后三个月的滚动预测,结合预算来判断业务发展情况以及资金缺口,提前揭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 缺少管控力度:预算落实到个人利益


预算编制完成后,很可能除了财务部,各部门都觉得预算可有可无,当预算超支的时候,又会找各种理由来解释超支的合理性,这样预算管理就形同虚设。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财务有没有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和复盘,第二是预算执行的结果没有和绩效考评挂钩。


第一个问题,财务需要实时跟进预算执行的结果,按月出具相关的预算分析报告,给各部门同步预算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复盘,对预算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业务变化对整体预算进行调整


如果财务部对于预算跟踪和复盘工作有缺失,各部门不清楚自己的预算使用情况,预算无法引起大家的重视,最后就会沦为一种形式工具。


第二个问题,预算在很多时候没有引起重视,除了上面描述的问题,还可能是因为预算执行的结果与个人利益无关。无论收入预算超额完成还是成本费用超支,各部门都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情况下,预算也无法达到管控的目的。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预算执行的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部门的负责人考核收入、回款、利润、坏账率等量化指标,将预算作为参照标准,将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挂钩,可以引起大家对于预算的重视,增加预算的管控能力。




02


外因:预算管理环境的缺失


预算管理是基于公司大环境下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那么如果公司整体环境缺少进行预算管理的条件,通常也会导致预算管理失效,预算无法执行。


  • 人员意识:管理层的最终目标


首先预算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能否顺利执行,一部分取决于管理层的财务意识和对于预算的重视程度。


我之前遇到过一些小企业的负责人,口头上总是说希望预算能够帮助公司对资金进行管控和规划,但实际上负责人不按照预算执行,对于业务部费用超支的情况,总是进行特批,这样预算肯定是执行不下去的。


所以管理层要明白,通过预算管理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付出一些成本以及让渡一些权力,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对所有人员进行管理,没有人可以例外。


另外管理层需要培养一定的财务意识,这个时间可能会比较漫长。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财务部会经常就预算执行的情况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向其他部门灌输财务相关的知识,让大家明白预算是基于什么逻辑制定的,业务数据最终怎样转化为财务数据,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预算编制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有些公司的管理层总是有种误区,预算是财务数据,就是财务部的工作,与我无关。如果抱有这种想法,把预算编制的工作全部推给财务部,那么编制的预算肯定与实际偏差很大,最终导致无法执行。


预算是把业务规划转换为财务数据的过程,需要业务部门全员参与,与财务部一起来将业务规划落实成为财务数据,编制的结果应该让双方认同,这样的预算才有可执行性。


  • 硬件条件:预算管理必不可少的


预算顺利实施,除了整体的环境,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预算实施配套的制度和流程。


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通常决定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如果财务人员能力不足,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编制的预算会完全脱离业务,只从财务报表的角度进行编制,预算缺少可执行性,也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同。


所以预算编制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站在会计核算的角度,单纯的拼凑财务数据。而是需要跟业务进行沟通,理解业务规划,并且能将业务数据转化为财务数据,最终形成预算。


预算能够顺利执行,还需要企业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企业所有合同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所有的成本费用支出有审批,日常的经营活动有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规范,这个是预算实施的前提条件。


试想如果企业的支出缺少审批流程,那么财务怎样进行预算控制,后续支出的归属也会成为问题,各部门都不会承认这笔支出。所以有流程和制度规范企业日常的行为,是预算实施的前提。




预算管理不止是把预算编制出来就成功了,关键在于这个预算能不能顺利执行。理想很美好,企业想要通过预算对资金进行规划和管控,但现实总是很骨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阻碍了预算的执行。


找出阻碍预算执行的原因,进行反思和修正,这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公司其他部门配合财务部一同完成,预算并不仅仅是财务部的工作。


结束后的碎碎念:在一些小企业招聘的时候,经常会聊到老板想要进行预算管理。我会问一下目前公司的情况,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公司缺少预算实施的环境。如果想要通过预算管理,首先要解决其他的问题,但这样时间就会拉长,不是所有老板都能够接受这样大规模的调整,只能尽量去沟通和协调。


漫谈财管 (2).png

  • 707 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