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管控的角度看 “苏东坡开源筑堤”

2020-12-17 16:39:50
剩余内容,展开全文

微信图片_20201023141512.jpg

1089年苏东坡到杭州任知府时痛心疾首,眼前的西湖早已不是他心仪的西湖,而是另外一番景象:杂草淤塞,湖水变质,垃圾众多,比十八年前面积小了足足一半,面临湮废的境况。

身为新任知府,必须疏浚西湖!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但他面临两大难题:清淤需钱,钱从何处来?清淤出泥,臭泥往何处去?

没有调查研究,便没有发言权。只有实地调研后,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苏东坡深入实地,经过对西湖周边环境细致考察后,采取如下措施:打造两种经济,建立治湖基金,通过三项开源措施,解决了面临的两大难题。

一是打造旅游经济。因湖制宜,因泥制宜,将湖中一部分淤泥堆积在湖中间,筑成穿湖长堤,使湖面南北贯通,既方便游客游览西湖全景,又方便行人交通,打造旅游经济。

二是打造田园经济。将一部分淤泥从湖底运出,用作农田基肥,将湖边沼泽地改造成肥沃的稻田,招募流民耕作湖边良田,变流民为良民,收取田租,打造田园经济。

三是建立治湖基金。苏东坡将新增田地所获租金,除一部分用于上缴赋税外,其余作为修堤治湖基金。除用田园经济反哺旅游经济外,还解决了西湖长期治理所需要的经费来源问题。

苏东坡的这一系列措施实施之后,很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未花朝廷国库分文,也未增加当地百姓税赋,反而成功治理了西湖,开辟了旅游经济与田园经济两大地方财源,同时还改善了当地环境,形成了旅游胜地。

苏东坡“开源筑堤”体现的是古人开源的经营管理智慧,从财务管控的角度分析,开源节流是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的事项,而节流毕竟有限,开源对企业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苏东坡的开源做法,有以下几点值得当今企业借鉴。

一是环保开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些企业在发展初期,经常忽略环保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等到发生环保问题需要治理时,才发现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与企业当初所得利益相比,得不偿失!苏东坡治理西湖前,西湖环境变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由于不注重环保,短短的十八年,便让美丽的西湖面目全非,也才有了后面苏东坡的生财筑堤。治理后的美丽西湖,便是绿水青山,自然也成了杭州的金山银山。

二是创造需求开源。5G生活,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这种需求,是通过科技创造出来的。这种创造的需求,很快受到民众的追捧。西湖在人们的眼中是美好的,人们总想在湖中游览。在湖中修筑一条长堤,便可以满足游人湖中游览的需求。即使游人当初没有这种想法,但创造出了这种适宜的需求,游客还会不满意吗?赞赏是肯定的,必须的。创造需求,便是开辟财源。苏东坡通过创造游客湖中游览的需求,开辟出了旅游经济的一大财源。

三是变废为宝开源。湖中的淤泥,臭气熏天,是典型的废弃物,如何处置,在治理西湖时,是最为头痛的一件事。但这些淤泥,又极其肥沃,将其运到湖边的沼泽之中,用作基肥,改造成良田,属于典型的环境改造中的变废为宝,创造出衍生价值,收取田租,开辟出田园经济的一大财源。当今有些企业一直舍不得花钱治理污染物,处置废弃物,其实许多废弃物也可变废为宝,创造出价值。例如垃圾分类,就是创造价值的一个方法,属于开源的新时尚。

四是建立基金开源。在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十八年前,西湖本是美好的,但因为十八年来疏于治理,才导致了西湖面目全非的不堪境况。是不是当时的官员不作为,不治理?可能有之,但或许也存在即使当地官员想治理却苦于没有治理经费的问题。苏东坡通过建立基金,一举解决了后任者没有治理经费的问题,可以让西湖的治理,得以长期维持。有些企业在加强环境治理方面,总以治理经费没有来源为由。苏东坡建立基金开源的做法,完全可以借鉴。

来源:人文会计


  • 966 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