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考试重点章节。不仅会出客观题,而且必出计算分析题或综合题,分数在12分左右。
2.教材主要变化
与2018年教材相比,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
3.本章学习框架
第一节 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特点及管理原则
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一)流动资产的投资策略
1、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维持低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
特点:较低的流动性、较高的收益性和较大的运营风险
2、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会维持高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
特点:较高的流动性、较低的收益性和较小的运营风险
3、策略抉择因素:
(1)要权衡的是资产的收益性和风险性,理论上,是持有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低。
(2)应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通常采用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3)产业因素的影响
(4)企业政策的决策者的影响
(二)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
(1)期限匹配融资策略: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以长期融资方式(自发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以及权益资本)来融通,波动性流动资产用临时性流动负债来融通;
(2)保守融资策略:长期融资方式支持非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一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企业通常以长期融资来源来为波动性流动资产的平均水平融资,临时性流动负债仅用于融通剩余的波动性流动资产。
(3)激进融资策略:企业以自发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资本为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融资。临时性流动负债支持剩下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所有的波动性流动资产。
(4)三种策略对比:
第二节 现金管理
一、持有现金的动机
(一)交易性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需求是企业为了维持日常周转及正常商业活动所需持有的现金额。
(二)预防性需求
确定预防性需求的现金数额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愿冒现金短缺风险的程度;
(2)企业预测现金收支可靠的程度;
(3)企业临时融资的能力。现金收支预测可靠性程度较高,信誉良好,与银行关系良好的企业,预防性需求的现金持有量一般较低。
(三)投机性需求
投机性需求是企业为了抓住突然出现的获利机会而持有的现金。
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一般小于三种需求下的现金持有量之和,因为为某一需求持有的现金可以用于满足其他需求。
二、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一)成本模型
成本模型强调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是使得现金持有成本最小化的持有量。
(二)存货模型
存货模型不考虑现金的短缺成本,因为当现金不足时,可将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而有多余现金时,又可将其转为有价证券。但是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是有成本的,称之为“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1)与交易金额相关的,如买卖佣金、印花税等
(2)与交易金额无关,但与交易次数有关:如委托手续费、过户费等。
存货模型下只考虑机会成本与交易成本,不予考虑管理费用和短缺成本。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是是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计算公式:
(1)最佳现金持有量
(2)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
(3)现金转化次数=
(4)交易间隔期=360/现金转化次数
(三)随机模型
现金流量波动是随机的,只对现金持有量确定一个控制区域,确定“三线”(最高控制线、回归线、最低控制线)。
计算公式:
三、现金管理模式
(一)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二)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四、现金收入日常管理
(一)现金周转期
企业的经营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期。其中,从收到原材料到加工原材料,形成产成品,到将产成品卖出的这一时期,称为存货周转期;产品卖出后到收到顾客支付的货款的这一时期,称之为应收账款周转期。但是企业购买原材料并不用立即付款,这一延迟的付款时间段就是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是指介于企业支付现金与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段,它等于经营周期减去应付账款周转期。
经营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如果要减少现金周转期的措施:(1)加快制造与销售产成品来缩短存货周转期;(2)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来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3)延缓支付应付账款来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二)收款管理
收款系统:使收款成本和收款浮动期达到最小,同时能够保证与客户汇款相关信息的质量。
(三)付款管理:尽可能的延缓现金的支出时间
使用现金浮游量、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汇票代替支票、改进员工工资支付模式、透支、争取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同步、使用零余额账户。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1)增加销售(2)减少存货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三、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决策:改变信用政策增加的税前损益=收益的增加-成本费用的增加
其中: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成本费用的增加=现金折扣成本的增加+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增加+坏账损失的增加+收账费用的增加+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的增加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信用期间或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即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销售收入/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结论:如果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费用的增加,则改变信用政策
四、应收账款的监控
五、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一)调查客户信用
(二)评估客户信用
(三)收账的日常管理
(四)应收账款保理
应收账款保理是企业将赊销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给保理商,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的周转。保理可以分为有追索权保理(非买断型)和无追索权保理(买断型)
(1)有追索权保理是指供应商将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供应商向保理商融通货币资金后,如果购货商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保理商有权向供应商要求偿还预付的货币资金,如购货商破产或无力支付,只要有关款项到期未能收回,保理商都有权向供应商进行追索,因而保理商具有全部“追索权”,这种保理方式在我国采用较多
(2)无追索权保理是指保理商将销售合同完全买断,并承担全部的收款风险。
(3)明保理是指保理商和供应商需要将销售合同被转让的情况通知购货商,并签订保理商、供应商、购货商之间的三方合同
(4)暗保理是指供应商为了避免让客户知道自己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转让应收账款,并不将债权转让情况通知客户,货款到期时仍由销售商出面催款,再向银行偿还借款
(5)折扣保理又称为融资保理,即在销售合同到期前,保理商将剩余未收款部分先预付给销售商,一般不超过全部合同额的70%-90%
(6)到期保理是指保理商并不提供预付账款融资,而是在赊销到期时才支付,届时不管货款是否收到,保理商都必须向销售商支付货款
应收账款保理对于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作用主要体现在:
(1)融资功能。应收账款保理,其实质也是一种利用未到期应收账款这种流动资产作为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短期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2)减轻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负担
(3)减少坏账损失、降低经营风险
(4)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与货币资金进行置换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的目标
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生产或销售经营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货成本。
存货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有利于销售;
(3)便于维持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4)降低存货取得成本;
(5)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存货的成本
三、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一)经济订货基本模型
1.经济订货批量的概念
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进货批量,叫做经济订货批量或经济批量。
2.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需满足的假设前提
①存货总需求量是已知常数;
②订货提前期是常数;
③货物是一次性入库;
④单位货物成本为常数,无批量折扣;
⑤库存储存成本与库存水平呈线性关系;
⑥货物是一种独立需求的物品,不受其他货物影响;
⑦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s为零。
3.基本公式
①经济订货批量:
②与批量相关的存货相关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③最小相关总成本
(二)经济订货基本模型的扩展
1.再订货点
(1)含义: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应保持的存货库存量。
(2)不考虑保险储备时再订货点的确定
R=L×d=平均交货时间×每日平均需用量
(3)存在订货提前期时经济订货量的确定:与基本模型一致。
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型
(1)基本原理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d
(2)相关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量×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
(3)基本公式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公式为:
(三)保险储备
1.保险储备的含义
为防止缺货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保险储备。
2.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L×d+B
3.合理保险储备的确定
(1)最佳保险储备确定的原则:使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
(2)与保险储备和缺货量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损失+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
四、存货控制系统
(一)ABC控制系统
(二)适时制库存控制系统(零库存管理,看板管理系统)
是指制造企业事先和供应商和客户协调好;只有当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料或零件时,供应商才会将原料或零件送来;每当产品生产出来就被客户拉走。
特点:能够降低库存成本,但是经营风险大。
第五节 流动负债管理
一、短期借款
(一)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
1.信贷额度与周转信贷协定的区别
2.补偿性余额条件下实际利率的确定
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一定比例(通常为10%-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它会提高借款的实际利率。
3.偿还条件的选择
分为到期一次偿还或在贷款期内定期等额偿还,后者会提高借款的实际利率。
4.其他信用条件
(1)借款抵押:银行发放贷款时往往需要有抵押品担保。
(2)其他承诺:银行有时还要求企业为取得贷款而作出其他承诺
(二)短期借款的成本
短期借款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手续费等。短期借款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贷款利率的高低和利息的支付方式。
通用公式:
二、短期融资券
三、商业信用
(一)概念:指企业在商品或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二)商业信用形式:①应付账款②应付票据③预收货款④应计未付款:主要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金、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等。
(三)商业信用决策
1.决策指标:
【提示】影响因素:折扣率越高,折扣期越长,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越高;信用期(付款期)越长,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越低。
2.决策原则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大于短期借款利率(短期投资报酬率),应选择享受折扣;
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率小于短期借款利率(短期投资报酬率),应选择放弃折扣。
(四)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1.优点:①商业信用容易获得;②企业有较大的机动权;③企业一般不用提供担保。
2.缺点:①商业信用筹资成本高;②容易恶化企业的信用水平;③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版权声明:本网站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图片等)著作权均归会计家园所有。未经授权许可,观众用户不得以任何载体或形式使用当前的内容。